EN
2024年“社科大讲堂”第六讲

演讲题目:从“边缘人”到“始迁祖”:二十世纪初的四类迁徙者形象

演讲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杜月 副教授

主持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孙宇辰 讲师

日 期:2024年10月31日(周四)14:00

地 点:六教6C102教室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演讲人简介:

杜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清华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2018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会理论,研究聚焦于西方与中国社会学思想史,以及中国的土地问题。在《社会学研究》、《社会》、Urban Geography、Journal of Rural Studies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内容简介:

在二十世纪初中西方社会学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的迁徙者形象:芝加哥舞女,中国洗衣工,工厂女工和闯关东的农户。这些文本既生动还原了迁徙者的具体生活样态,又体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社会学家对于迁徙和人格关系的不同理解。芝加哥舞女最能体现芝加哥学派“边缘人”的人格特征:她们从家乡出走拥抱都市生活,从城市生活中汲取无限活力,但是其人格始终处于新旧自我的撕裂状态,永久性地处于新旧两个社区生活的边缘,永远不能真正融合。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芝加哥工作的中国洗衣工,他们与美国社会格格不入却与家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恰恰是靠牢牢攀附在家族和乡土之上来应对都市生活的挑战,所以他们更像是城市生活的寄居客;第三类迁徙者是离家入工厂做工的女工,她们和边缘人一样追求更普遍和自由的生活,又对旧有的社区生活和家庭生活有无法割断的情感和责任。第四类迁徙者是以闯关东的农户为代表的“始迁祖”,他们从现实的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抽身而退,另寻乐土,培养身心健康的后代。这种退守的态度与“边缘人”对城市生活一往无前的拥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文明底色的空间-人格概念。

特别提示:

1、经学校研究决定,自2008-2009学年秋季学期起设立“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并从系列之(七)第二讲起,“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按照“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要求举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大讲堂”纳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体系。希望获得该课程学分的本科生请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欢迎其他师生光临旁听。

2、六教6C102教室入场时间为当日13:30。

3、根据《北京市消防条例(2011修订)》相关规定,为确保安全,该场讲座入场人数控制在200人,额满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