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12.20 “人文清华”讲坛暨《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

开办“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传承百年人文传统、打造人文新格局的重要举措。讲坛定期邀请杰出学者在新清华学堂开讲,构建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

“人文清华”讲坛——汪晖专场《人文学科的当代挑战》

演讲人:新利·体育(中国)在线官方网站教授 汪晖

主持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张小琴

时 间:12月20日(周二)19:00

地 点:新清华学堂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 新闻与传播学院 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演讲人介绍

汪晖,新利·体育(中国)在线官方网站中文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中国思想史、中国现代文学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出版中文著作《颠倒》、《短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文化与政治的变奏:一战与中国的“思想战”》、《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声之善恶》等近20种。大量著作被翻译为英、日、韩、德、意、斯等多种文字,总计达20多种。

2013年,被授予“卢卡·帕西奥利奖”,以表彰其运用跨学科方法做出的创造性研究。

演讲内容简介

尼采曾说“上帝已死”。上帝是怎么死的?这里的上帝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的是几千年来人们的道德来源,而当尼采发现,上帝作为这个载体不仅没有让人们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反而上帝影响了我们去寻求真正的知识的时候,尼采便宣称上帝死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用尼采的话来说,上帝又‘活过来了’。”汪晖教授在谈论世俗与宗教的关系时这样说到。

不论是欧洲的启蒙运动,还是中国在20世纪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随着知识世俗化的发展,宗教世界会逐渐隐退,最终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世俗的世界。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变化,宗教世界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跃。“区别在于,过去宗教是一统天下的,牵系社会的各个领域,但今天的市场社会,在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受宗教复兴的影响。世俗化的进程依然在进行,宗教世界在复兴,我们比任何时代都世俗。”

世俗和宗教的关系需要重新被界定。然而,需要重新界定关系的不止如此。无论是“上帝已死”,还是又“活过来了”,这都是人做的判定。

“可是今天,人的自主性到底是什么?”汪晖教授这样反问道。“人越来越没有自主和能动性,看起来自由,其实最不自由。”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被外在物质决定着,被市场、道德能力、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等等决定着。“跟宗教世界的关系是人和上帝的关系,跟世俗世界是人跟技术的关系,人和资本的关系,人和其他关系,在所有这些关系当中,人如果都是被决定的,我们的价值在哪里?人文学科的价值在哪里?”

人文学科要讨论价值,这个学科最终的灵魂是跟价值有关的。在今天,恰恰在价值这个领域,宗教似乎重新扮演巨大的角色。

“我能做的是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汪晖

特别提示

1、从2016年4月19日起,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系列活动列入《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课程,并按该课程要求举办,请在读本科生提前领票,凭票并携带学生IC卡刷卡入场,入场时间为当日18:15。

2、根据《北京市消防条例(2011修订)》相关规定,为确保安全,入场人数控制在1700人,票数有限,额满即止。

3、领票时间:12月16日(第14周,周五)12:00起,领完即止。

4、领票地点:新清华学堂票厅C楼总服务台109。

5、领票方式:持清华大学学生证,每人每证限领两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