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做客新人文讲座,在六教以“‘大一统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为题,为线上线下200余名师生阐释“大一统”概念的内涵、形成、特点、影响,以及“中华民族”概念对“大一统观”的政治与文化内涵的延续。
主讲人杨念群
杨念群指出,“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传统概念,与“中国”“天下”等概念均有密切的联系,又是历代王朝确立“正统性”的重要思想来源。清代“大一统”观念不仅具有其独特性,还几乎具有收编各类异见的超强吸纳能力,并构造出清朝上层政治秩序和地方治理模式。清朝皇帝对“夷夏观”进行了修正,对汉人典籍有另类理解。对内标榜治国武功时,清帝更喜用“大一统”概念,明显区别于宋明士人的表达习惯。最后,杨念群阐述了近代“中国”概念向“中华民族”观念的转变,并指出:“中华民族”概念虽然具有鲜明的近代性,但其精神实质仍延续了“大一统观”的政治与文化内涵,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演讲后的互动环节,杨念群回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关于“大一统”概念、清代治理实践、族群关系、清史工程等问题。
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中国史系列讲座》第十八讲,由新利·体育(中国)在线官方网站历史系李欣然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相关链接:
杨念群,首批中国人民大学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杨念群自选集》《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主编)《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审核:课程负责人 蔡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