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
非常感谢学院的邀请和信任,能回到母校,与大家分享我在清华园的成长历程。
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有哪些惨痛经验和教训可供学弟学妹们借鉴。我是一个“愚且鲁”的人,很愚钝,这点有点像郭靖,学什么都很慢,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这导致我总是比别人要慢半拍,所以,我30岁才进清华读博,40出头才评上教授。
初入清华,作为一个无家无业的大龄博士生,我常常在睡梦中惊醒,看见紫荆楼外的月光,那想必也是朱自清先生看到的荷塘月色,在我眼里,美则美矣,却也让我迷茫,一事无成的我,未来怎么办?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青年毛主席,在岳麓山的大雨中跑步健身,并高喊着《尚书》中的语句:“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是啊,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年代,有多少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来扶危济困、救亡图存。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朱自清、闻一多……在清华,这份名单很长很长。
相比起那个年代,我们这个时代,似乎很小,小到可以让每个人安稳躺平,可是它也可以很大,大到容纳古今、遍历中外、人机共存。《浮士德》中的诗句说到,“自由和命运,只垂青每天努力的人”。正是这些大师的经历和文化作品激励着我,让我不再躺平,而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充实完善自己。
在清华,我上过很多院系的课程,除了哲学系的课、我导师的课之外,我还蹭过历史系、外语系、美术学院、计算机系的课。我上过李学勤老师的《尚书》课程,他的博学让我惊叹,所以我现在也在做甲骨文的研究,并一直在学习、关注《清华简》的学术成果。而艺术、美学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为我做跨学科研究打下深厚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我倡导“人工智能美学”和行为哲学的研究。我一直在反思,当机器人为我们劳作、替我们思考,当机器人越来越像人、甚至能超越人时,人类何以为人,人类还有什么独特的价值?
我认为,人类的生命力,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区别于机器人的最重要的本质。《列子》里面有一则寓言说,子贡厌倦学习了,对孔子说,“愿有所息”,孔子说:“生无所息”,只有死了,才可以休息。从儒家精神来理解,人的价值就在于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也是清华的校训来源,是清华灌注到我灵魂中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我一直在学习,包括在工作之后,我拿了多个学位,这里既有我的哲学专业,也有我喜欢的油画、文学和导演,现在我还在学习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学习对我而言,是生无所息之事。当然,老子也说过“知者不博”,因此,我们要做到一专多能、博而不杂,不能浅尝辄止。一专多能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特别有好处,因为现在产生了很多新的交叉学科,特别需要跨专业的知识。而正好,由于我广泛的兴趣,长期的多学科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得我能够胜任跨学科的研究。从“博”士到“专”家,再到“博”家,当你推开一扇扇知识的窗户,你会看到同一个月亮,照在不同的地方,月映万川,万川映月。
旺盛的生命力还在于体育锻炼。尼采就很重视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活力,他说:“不讲身体健康,而讲 ‘灵魂的拯救’,这是……精神错乱症”。由此提出了“强力意志”的概念。毛主席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体育之研究》中说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我想,之所以体育可以成为德育、智育的基础,就在于体育是一种生命力的培养和提升。
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是一种意志力的锤炼,是人类超越性的体现。古希腊人非常重视体育,我曾经在爱琴海岸寻访古希腊遗迹,在雅典、佩加蒙、以弗所等每一座希腊古城中,都能发现完整的运动场。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同时也是体育高手,如苏格拉底是著名的摔跤手,柏拉图(Plato)的原意是“宽阔”,可能指的就是他宽阔强壮的身躯。而孔子就是著名的大力士,《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当我们在不断挑战身体的极限时,也在挑战我们意志的极限。当我在健身房背负着沉重的杠铃时,又何尝不是在背负着学业的压力、家庭的重担、人生的困厄呢。当我肩膀越来越宽厚,脊梁越来越硬的时候,我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也能去挑战时代的洪流、担负家国的重任。
在走进清华园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了体育馆上面的标语:“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清华有着全国最多的学生社团,我不仅加入了美术社、文苑报社,还加入了健美队。不仅在清华校内比赛,还参加全国、甚至国际比赛。作为人文学院的学子,我却拿到了清华的几乎所有体育奖项,还入选了国家队。
我并非天生的大力士,相反,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左右双手,摔断过3次,右肘是永久变形的。从高中开始锻炼,如今已经30年了,我还在比赛。在装备力量举运动中,我是中国唯一的选手,参加国际比赛,也获得了冠军,当我听到国歌响起,看到国旗飘扬,我觉得无比自豪,“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明年也很可能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运动会。
坚持30多年的,不止是锻炼,还有绘画和写作。我从小学画,虽然没有走艺术生这条路,但是一直在坚持,特别是在清华时期,我还专门跑到美院去蹭课,上他们的人体课、写生课,和本科同学一起去郊外画画。我还加入了美术社,参加了清华100周年校庆绘画展。工作后,我在北京、德国等地举办了个人画展,并于今年在贵州苗寨南猛村举办了人工智能美学艺术展。在写作方面,我曾是咱们人文学院院报《文苑》的一名学生编辑。在繁重的学业之余,是诗歌抚慰了我孤寂的内心。写作不仅可以充实心灵,也可以帮我赚取生活费,我写的诗歌和电影剧本获得了多次全国奖,参与拍摄的纪录片也获得了金鹰节纪录片奖,这些奖金和酬劳帮助我渡过了生活难关。实际上,艺术对于哲学研究也是有帮助的,因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能够让我们将看似完全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寻求其普遍性。例如人工智能与美学,哲学与体育等等。
哲学让我学会了反思,“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体育让我能够学会控制身体、寻求身心合一的平衡,体魄和精神的共进,才是一个健康、健全人格的基础。而艺术让我能够用目光温柔地看待这个高度机械化、虚拟化的世界,它冰冷的外观下,是人们自强不息、永远跳动的心灵。人类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体现在艺术、体育等人类的自觉行为之上,这使得人永远不会被机器所取代。
哲学、体育、艺术和文学,我的这些专业和爱好,是在清华的人文学院、艺教中心、美术学院、体育部等各个部门的培育和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母校厚实的人文土壤、厚德载物的精神,让我能够全面发展。
我愿同学们,在迈入清华校门的那一刻,去仔细地感受这片土地下蔓延的脉络,这片脉络连接的是中华千年文脉、是古希腊的逻各斯传统、是西南联大的“刚毅坚卓”、也可以是物我两忘的林泉之境。无论是浩瀚的宇宙、灿若星河的文明,或是先进的智能科技,都离不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人。
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负我们的热血、我们的青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