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文君做客新人文讲座 阐释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学生通讯员 张茜)12月14日下午在六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文君做客新人文讲座,以“北京中轴线的匾额与楹联”为题,为线上线下200余名师生讲解北京中轴线上各座建筑的匾额、楹联和掌故,全面而深入地阐释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主讲人李文君

讲座伊始,李文君通过展示历代都城示意图和历代中轴线示意图,认为中国古代有中轴线之实,而未有中轴线之名,“中轴线”的概念最早由梁思成先生提出并产生深远影响。元大都的中轴线是现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依次经过正阳门、天安门、故宫(紫禁城)、景山、鼓楼等,北至钟楼,总长度约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中轴线。中轴线是北京城市规划的原点,其重要建筑基本都围绕中轴线展开布局,或在中轴线上,或在中轴线两侧附近,中轴线就是北京城的精华所在。

李文君指出,故宫位于北京城中轴线的中心地段,北京城的中轴线也是故宫的中轴线。午门、太和门、三大殿、乾清门、后三宫、钦安殿、神武门等建筑从南到北依次分布在故宫的中轴线上。故宫中轴线的古建筑,呈现出类型与数量多、体量大、工程工艺复杂、保存完好等特点,因而可以说是北京中轴线的重点与精华。

李文君认为,匾额与楹联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所包含的丰富寓意甚至超越了建筑物本身,是帝王统治意志和文化理念的直接体现。如乾隆帝为保和殿御题的“皇建有极”横匾源自典籍,体现出治理国家要遵循一定的准则;为太和殿题写“建极绥猷”匾,意为先立规矩、准则,再依此治国,安抚天下;题写太和殿配套楹联“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体现出乾隆帝临民理政的思想。此外,李文君通过丰富的历史图片和史料,讲解了与中轴线建筑相关的历史变迁与掌故,如天子九门、正阳门观音庙、中华门匾额、壬寅宫变,等等。

李文君指出,朝代更替,宫殿可以一仍其旧,只需更换匾额上的文字即可(故宫外朝),甚至不更换也可直接使用(故宫内廷)。中轴线上的横匾,并没有像殿额一样几次更名。这主要是因为,横匾出现在清代,时间较晚,没有经历嘉靖藩王入京继位与明清改朝换代的剧烈变化。清帝退位后,故宫成功转型为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院,原有的横匾陈设,以历史原状陈列的形式,完好地保存下来。因而,对匾额与楹联蕴含的政治寓意与文化思想,还需要我们去提高认识,进一步挖掘阐释,在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李文君回答了现场同学提出的匾额与政治理念的关系、故宫学研究的方法与应用、中轴线申遗等问题。

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故宫系列讲座》第十四讲,由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蔡文鹏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相关链接

李文君,1976年10月生,内蒙古卓资县人,汉族,历史学博士,2004年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现为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故宫学与明清宫廷历史研究。出版有《明代西海蒙古史研究》《紫禁城八百楹联匾额通解》《西苑三海楹联匾额通解》《皇帝的名字》《圆明园匾额楹联通解》《康乾南巡匾额楹联通解》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