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隽雪艳做客新人文讲座 解读白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学生通讯员 褚红丽)10月20日下午,新利·体育(中国)在线官方网站外国语言文学系隽雪艳教授做客新人文讲座,在六教以“日本文学与白居易”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解读白居易在日本不同时代背景中的形象,诠释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解读,揭示比较文化研究方法在认识和理解文化传播和融合中的重要意义。

主讲人 隽雪艳

隽雪艳认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作家,其影响不限于文学,在日本思想史、民俗文化史等方面也有影响痕迹,并一直延续至今。白居易的代表性作品《白氏文集》传入日本的时间约在公元834年,其与儒家经典在日本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此后几百年间,日本文学作品一一包括汉诗、和歌、物语、谣曲等各种体裁一一都渗透了白居易文学的痕迹。隽雪艳梳理了白居易在日本文学中的不同形象,即或为优雅、潇洒、洋溢着王朝风流气息的诗人,或为智慧的隐者,或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她指出,上述多样化解读反映了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的解读。隽雪艳进而指出,比较文化研究不仅要关注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表象,还需要关注对方接受影响的过程和背景,探讨中国文化在不同文化中变异的原因、对接受方历史发展的参与等等。

隽雪艳以《唐物语》中玄宗、杨贵妃故事为例,讲解异文化的融合问题。指出在多种文本建构下形成新物语,既有白居易《长恨歌》的抒情性,也有日本和歌承载的美意识以及佛教训导,融合多种文化要素。她结合日本历史文化背景,阐释日本中世隐遁思想与白居易文学,通过列举诸如“弃世入深山,绵绵忧愁剪不断,何处得心安?”等和歌,指出中世初期日本文人受社会动荡和佛教出世精神的影响遁入山解决现实痛苦而仍不能解脱,日本人吸收白居易的中隐思想以解决隐遁瓶颈。隽雪艳强调,将文本、文学等结合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才能真正读懂中国文化在日本文化中变异的原因以及对日本历史发展的参与。

对于比较文化方法论的问题,隽雪艳简要阐发了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变异体研究等的产生与发展。她指出,变异体研究不是平行研究,而是在影响研究这个脉络下的深入的发展。变异体是如何变的,它的前提是有事实的影响关系,只不过我们不要只看表象,只是去找相同性、一致性,而是要看出接受方和原来影响的源头的不同之处,以及为什么不同。我们认识异文化也好,认识对前代文化的传承也好,要看到这些文化融合的问题和多种文化共有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身、认识到文化的融合和共有。

在演讲结束后的互动环节,隽雪艳就《白氏文集》传到日本的训读与翻译影响、白居易在日本的神格化等问题与到场学子展开探讨。

本场讲座是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世界文学系列专场》第一讲,由外文系高阳副教授主持并点评。

相关链接

隽雪艳,新利·体育(中国)在线官方网站外文系教授。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学术博士(Ph.D.),东京学艺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教育学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中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主要著作:『藤原定家「文集百首」の比較文学的研究』(日本,汲古書院、2002年),《文化的重写:日本古典中的白居易形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白居易与日本古代文学》(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孝文化在东亚的传承和发展》(合编,上海远东出版社,2021年)。译注:《日本诗歌的传统》(合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孝子传》注解》(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等。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的越境:日本文化的形成与白居易受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句题和歌研究”。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