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沐涛做客新人文讲座 阐述古代东北非区域文明冲突与交融

(学生通讯员 胡振坤)4月27日下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沐涛做客新人文讲座,在六教以“古代东北非区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为题,为线上和线下200余名师生讲解古代东北非区域文明圈的形成、发展、交融影响和衰落的历史,并剖析古代东北非文明的共性特征。

主讲人沐涛

沐涛以探讨“非洲黑人是否有自己的文明”为切入点,指出公元前40世纪至公元10世纪,在尼罗河上游和红海西岸的东北非地区(包括今天的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四国)以及非洲东北部形成了古埃及、努比亚和阿克苏姆三大文明并构成了文明圈。

沐涛认为,上述三大文明不仅各具特色,还相互交融和发展,构建了一个文明圈,形成了一些带有共性的特征。该文明圈的形成有共同的地域和人种,建立贸易纽带以及战争推动等因素。

沐涛认为,东北非区域文明间的交融和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手工技艺,如陶器、铁器等工艺制作;二是绘画和浮雕中出现文明贸易和文化传播;三是均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四是宗教信仰与建筑,如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播,由多神教向主神、一神教转变,神庙、古城、教堂、金字塔等建筑风格呈现文明融合与借鉴;五是文字互鉴,如努比亚的麦罗埃文借自埃及的象形文字等。沐涛认为,公元10世纪以后古代东北非区域文明的衰落原因主要有外族入侵、内部动乱、商路改变以及自然环境变化。

沐涛最后总结,古代东北非区域文明的共性包含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形成象形文字、努比亚文、盖埃兹文的书写体系;宗教在政治经济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石头建筑,如金字塔、神庙(教堂)、王宫、雕像等。

同学们表示,聆听此场讲座收获颇丰,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引发了对东北非区域文明历史的关注与研究兴趣。本场讲座系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世界史系列专场》第十八讲,由新利·体育(中国)在线官方网站历史系主任仲伟民教授主持并点评。

相关链接:

沐涛,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博士点责任教授,国务院第八届学科评议组(世界史)成员,兼任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非洲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著有《中非关系史》《南非现代化研究》《南非对外关系研究》《亚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研究》《穆塞韦尼总统和乌干达》等,国家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非关系历史文献和口述资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