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在六教,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特聘教授赵世瑜先生做客新人文讲座,以“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江南史研究”为题,为200余名线下及线上师生阐释用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江南史研究的新视角、新成果。
主讲人赵世瑜
赵世瑜指出,江南史研究是中国区域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中外很多学者从传统的明清史、区域经济史等诸多角度研究江南史,取得丰硕成果。传统研究路径聚焦于“现代性”主题,集中于农业开发、商业化和城镇化。尝试运用历史人类学方法进行江南史研究是以往研究方法之外的新突破、新探索。
赵世瑜结合其《历史人类学的旨趣》著作提出,历史人类学是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是一种实践的历史学,一是从现实生活世界中发现自己的研究课题,二是以现实生活世界中人的经验,去帮助理解历史上人的活动,三是不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尽信书不如无书”。赵世瑜认为,历史人类学研究的田野工作不止是寻找民间文献,以及在特定情境中理解文献,而是通过田野中的经验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提出问题和假设,特别重要的是还能帮助我们发现传统文献的新价值和利用“新”文类的方法。
赵世瑜以今苏州太湖洞庭地区东山猛将堂田野实践为例。首先,通过大量民间实地调查发现东山猛将堂很多,但几乎没有碑的现象,结合猛将堂分布与文献记载差异,逐步形成关于东山地区“抬猛将”民间习俗相关的问题意识;面对文字材料缺乏,搜集一切与刘猛将有关的传说故事、一切与水上人有关的传说故事、口述、宝卷、渔歌,结合已有学者文章等作为研究材料,提出研究的切入点和以整个区域社会结构形成过程的研究目标;然后,通过重新梳理学术史,找到以“人的历史”,从人的行为出发为突破口;通过提出“水上人上岸是否是江南史”、“东山猛将堂是否是江南史叙事的礼仪标识”的研究假设,提出以“猛将堂-水上人上岸-重写江南史”为视线延展和完成“田野——民间口头叙事——地方民间文献——正史”材料串联,最终推进对江南所有材料的重新解读和突破研究。
赵世瑜认为,凡是江南史的重要主题如圩田开发、赋役改革、商业市镇、宗族、奴变以及上海崛起,都可以用历史人类学方法研究,使它们从“旧史料”变为“新史料”而产生新的意义。如族谱中记载的赘婿,能够窥探江南商业发展的社会组织过程;从江南地区“港-埠-商埠”的发展以及码头的变化,可以看出江南市镇乃至上海成为“魔都”的生成史。
赵世瑜结合自己的新著《猛将还乡》指出,江南史是从小码头发展为大码头的历史,即从地方到区域到国家最后到国际层级的历史,他的研究是从东山猛将堂小村庙出发提出的对江南区域结构构成的重新建构,围绕“水上人是如何上岸的——上岸后如何变的(为何经商、为何建构宗族、市镇为何出现、如何应对国家和外部世界的挑战)”这一研究的逻辑脉络,以不同的史料观和相互串联的方法改变了材料“贫”与“富”。
最后,赵世瑜希望同学们掌握上述研究脉络和中心思想,思考如何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出新假设,以及材料串联等研究方法。互动环节,赵世瑜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田野调查研究范式、水上人上岸后如何形成宗族或社会力量、如何将历史人类学运用于建筑学科等问题。
本场讲座是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中国史系列讲座》第九讲,由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李欣然主持并点评。
相关链接: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特聘教授。兼任第六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第九届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社会史与历史人类学。近五年出版的著作有《猛将还乡》(2022)、《历史人类学的旨趣》(2020)、《在空间中理解时间》(2017)等,主编有《“乡校”记忆》(2021)、The Chinese Empire in Local Society(2021)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