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人文学院校友会理事会举行2021年第一次会议,专题研讨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北京市和学校疫情防控要求,此次会议采取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人文学院校友会理事会会长、院长万俊人线下出席会议并讲话,共28位校友分别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出席了活动。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曲莎莎主持。
倪玉平汇报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基本情况
副院长倪玉平向与会校友理事汇报了学院“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十三五”期间,人文学院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教师队伍不断优化,文化建设方面实现突破,事业发展成果丰硕,为学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倪玉平围绕“十四五”期间学院发展面临的困难以及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进行了说明。
李石、董山峰、冯龙庆、吴靖、陈光明、诸宸线上发言
在线上出席的校友当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2001级硕士校友李石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切入,提出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经典的阅读和理解,优化课程设置,并加强人文研究的现实关怀,努力“走出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同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原创精神,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帮助。
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博览群书》杂志社社长、主编,1983级编双校友董山峰提出,要注意讲好清华人文故事,凝练清华人文理念,让新利·体育(中国)在线官方网站人了解清华人文,吸引各界力量共同促进清华人文的发展,对建设“清华人文学派”加强思考。要坚持“顶天立地”,关注学科实际和国家发展需求,将促进人文学科发展与对接理工科的人文需求结合起来。
中央军民融合办处长、2000级本科、2004级硕士校友冯龙庆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以及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四点建议:要跳出学院搞规划,结合社会现状,站在学校的高度,放眼全校布局制定“十四五”规划;要走出校门搞规划,紧密结合当下国家的发展重点和热点,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要虚实结合搞规划,在规划中既体现软性指标,也体现量化指标,实现结构的合理配置;要创新发展搞规划,积极申请进行改革试点,实施一些探索性工作。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1993级本科校友吴靖分享了自己对学科发展与“十四五”规划相结合的一些思考。她强调了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中跨学科和融合教育的重要性,要持有一种超越性的思考和认识,同时也要结合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可以思考如何加强学院内部以及校内跨学科的交流整合。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总监,1991级本科校友陈光明虽身在美国,但仍然克服了时差等困难在线参会。陈光明提出学院的新发展要秉持无问新旧、无问中外的理念。人文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介绍和宣传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发掘和展示新人文的名师、发展和成绩,同时要做好与国外的交流结合。
国际象棋棋联司库、1999级本科校友诸宸从自己在国外做司库的工作经验和感受出发,分享了良好语言能力的构建对于清华人、人文人更好地走向国际的助力,而对文学、历史等的学习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当地和获得长远发展。人文学院作为清华外语、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更应该拓宽发展思路,从世界的多样需求出发来谋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志华、张伟特、解峰线下发言,曲莎莎主持
在现场出席的校友当中,清华大学纪委副书记、纪委办主任、监察室主任、2010级博士校友李志华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新岗位上的工作体会,并建议从政治的高度筹划学院“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助理教授、院长助理、2002级本科校友张伟特结合自己参与招生工作的经历提出三点建议:以强基计划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清华人文学科的影响力;立足清华大学理工学科群的优势,加强文理渗透和交叉专业建设;重视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通识教育,为“人文清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清华大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人文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校友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解峰在发言中指出,在编制“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主动作为与寻求帮助的关系,以及世界与中国的关系。要将编制“十四五”规划作为凝聚全院人心的重要契机,将学院发展放入学校的工作全局当中,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
万俊人总结讲话
万俊人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十四五”规划是学校开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新阶段的起点,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是事关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一个学院乃至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大力支持,校友始终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助力和支撑。人文学院高度重视广大校友对学院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此次专门邀请校友理事围绕“十四五”规划集思广益就是重要举措之一。清华的人文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学术科研实力逐年增强。期待未来能够与各位校友齐心协力,将人文学院各方面工作持续向前推进,再创辉煌。
线下会场出席人员合影